畸形文人
写下这个题目,我想起程大利先生同我说过的一段话:“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画家赶上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时光,生活条件太好了!比黄宾虹、李可染他们挣的钱多了去了,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物质条件不知好了多少倍。但是画能跟他们比吗?想想愧不愧?”程先生所言也是很多有责任感的画家们的共同认知和担忧。如今画界攀比成风,比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物欲横流,诱惑太多,以至于画坛难为净土。
2012年4月,一场罕见的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我称此展“罕见”,首先是其造势的规模,把画展办得如同卖车卖酒一般,声势浩大,路人皆知。北京的大街小巷、公交站点,巨大的广告招贴比比皆是,这要花多少钱?巨额投入谁来埋单?我听朋友讲,这个展览广告预算600万元,实际耗资不下千万。据说在这位画家的所在地,各大媒体均接到指令,要求无偿提供版面为画展作专题宣传。有官方的介入、推动,自然会带动资本的介入、商家的配合,官商联手,打造“文化品牌”,合力狂炒,耀然如旷世名星。至此,炒作之风由早期的个人行为、小打小闹,演变为政府参与、大张旗鼓。
这位画家的画又如何呢?我有幸观看了这个展览。远看颇有气势,近看大而无当,树无态,石无形,山无势,水无韵,不过刻意造势而已。然则开幕式上、座谈会上却是画界领袖云集,一片颂扬之声,这位画家竟被奉为当地画坛的“领军人物”。我不禁哀叹:当真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了!
放眼画坛,一边是如这位画家一般的人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一边是众多习画者求靠无门,艰难度日,不要说举办个展,连到宋庄租一间画室的费用都需七拼八凑,勒紧裤带。若以绘画技能论,比肩此画家者岂不大有人在?
金钱开路,过量炒作到如此地步,文化人已无斯文可言!画坛充斥着权钱交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极大损害着艺术创作的环境与氛围,惊扰着社会之方方面面,毁损着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因而也毁掉了艺术的庄重感、美感及画家的净土意识,促使大批画家由画室转向社交,由创作转向经营。画坛也因此充斥着虚假气、江湖气、贵族气,尔虞我诈,庸俗不堪。每每有藏友相问说,发现“苗子”没有?帮我买点“潜力股”。我总是无言以对。以我之见,画坛竞力,新人辈出,千军万马,岂无能人?大型展览看多了,收件逾万,入选上千,好画多得无以计数,可以说都是“苗子”,却为何成才几率极低?环境使然!难耐寂寞,土壤钙化,水质浑浊,大家一块玩完。我何止一次地听到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们发自肺腑地感慨:“这会儿的年轻人比我们年轻那会儿画得好多了!想个什么办法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起来,而不至于被当下的风气所误呢?”
症结所在
近10年来,我致力于“吴杨访谈·吴杨推介”,尝试从专业角度、学术立场筛选、推介中青年名家,试图对恶意炒作、误导视听之风有所抵制。我寻找,观察,心情复杂,时常气馁。我深知,正是气馁导致群体性麻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团和气,少有正气。
我曾听国家画院前院长刘勃舒先生话说困局:“我常常感到很悲哀,问题那么多,明摆着,由于体制原因,谁都无能为力。我跟美协讲,希望他们组织调研,派人下去摸情况,发现问题,发掘‘苗子’,把金子挖出来,帮他办展、出书、亮相,逐步培养起来。培养大画家要花大力气,不要让他们孤立无援,泡在市场上,漂在社会上,走在小路上,最终夭折。”他说:“美协5年一届大展,时间定了,哪些人有可能当评委事先都知道,引诱参展画家去攻关,把心思用在迎合上,把精力花在编织关系上,煞费苦心去琢磨这些东西,这叫‘小路’‘歪路’,都去走这样的‘小路’怎么行啊?可是,不走你叫他怎么办?他想走大路你得给他铺呀!一些重大的展览、赛事,几十年一贯制,上边不思改变,下面只能迎合。”
刘先生说:“现如今对于画家是最好的时期,最好的机遇,条件太好了!四五十岁这拨人已经画得很好了,兜里也有钱了,所需要的就是静气、定力,盯住大的方向,把握艺术规律,着眼国家发展、文化建设的大局,沉住气,好好画,再拼上十几年,把学问做扎实,向大画家的目标看齐。切莫比画价拼市场,患得患失。大画家要有大智慧,大智慧是做学问、比修养,淡泊名利,独步天下。”
四五十岁这拨人是画坛的希望,靠他们承上启下,也所以任重道远。面对画坛风雨,市场诡秘,已然小有名气的他们同样徘徊踯躅,心绪不宁。“现在的环境是逼良为娼,弄得我们无所适从”。听到这般感叹,令人的心为之震颤。
2009年9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落下帷幕,入选作品102件中有国画33幅,代表了当今中国画人物创作的最高水准。我曾先后3次观看这些作品,且意外地看到一个场景:靳尚谊先生带队到评审现场点评,就个别作品的最终修改提出建议,以示“抢救”。靳先生说:“用两三年时间画一幅画,画成这个样子说不过去。是能力差还是不够重视?我看后者的成分更大。”
事情太多、精力分散——症结所在。靳先生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挨批的作者不无窘态。事隔多年,这个窘态还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眼前。我听到国家画院一位著名画家叹息说:“哪怕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画画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事无巨细,纷至沓来。疲于应付,焉能安心创作?一边打电话一边泼墨挥毫,这种情形说明了什么?具有超强的能力还是轻车熟路——画成一种程式后如法炮制。绘画是以创造为特质的构想艺术,对所画物象须有透彻的认知、解析,而后以画家自身的想象力综合、再造出更富意象、更加完善的图式。严格意义上的绘画创作必定建立在深厚的学术根基上,没有深刻的思想认知与学术主张,难有独具特色的作品面貌。精神性也即作者的主观性。有什么样的学术修养,自会有什么样的格调情操、绘画面貌。一个业务能力低下,靠走关系挤进官办画院滥竽充数之人;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知识陈旧,目光短浅之人;一个内心空虚,逃避社会责任,对国家缺乏担当意识,毫无悲悯之心的人;一个自私狭隘,一心忙于挣钱的人……无论他头戴怎样的光环,无论国家及社会给他提供多么优越的条件,终究难有大的作为,终不过借助市场乱象蒙俩钱花花而已。
唯其如此,叶毓中重返故乡,重温儿时的温馨记忆,沉潜于宁静的艺术世界里陶乎其乐;贾浩义谢绝大公司出资包装,守住寂寞,不为名利所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一个时期,造就一个时期的人物。画坛热闹异常,是社会转型期的折射,有人不择手段以营其私,当然也会有人退避三舍,洁身自好。靳尚谊、叶毓中等人以身作则,更期待四五十岁的中青年后来居上。画坛因此而招展希望,艺术因此而生生不息。
□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