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敖特 画家敖特(原名:敖风君):蒙古族,字成佛,号菩提斋主。1968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著名青年实力派画家,曾经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并获大奖,入选“中国画虎10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编委,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检察网文苑艺术频道部艺术顾问,《亚洲论坛》特聘画家,一级美术师,加拿大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名人书画院高级院士。 敖特的虎在国内被广为收藏,部队有上百位将军都收藏他的作品。其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画展并屡次获奖,曾到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举办画展和艺术交流活动,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军事博物馆等重要单位收藏,出版了《敖特画集》《敖特画虎技法》等出版物。……
[更多介绍]
|
|
|
首页>>媒体报道>>画家动态>>专家评论 |
天价中国艺术品多被中国人买走 两年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传奇事件终于画下句号。2010年11月曾在伦敦拍出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的一只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由于买家迟迟未付款,近日重新投放市场。此次交易在英国邦翰斯拍卖行以私人洽购的方式完成,成交价缩水一半,在2000万至2500万(约合1.97亿至2.47亿元人民币)英镑之间。有人指出,尽管这只乾隆瓷瓶工艺精湛,可艺术性远非中国瓷器中的登峰造极之作。如今缩水一半的成交价仍然算得上是天价,存在不少水分,为两年前估价的20余倍,大大高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
据悉,瓷瓶的买家来自亚洲,很可能为中国人。这样的买家背景与两年前的情况相当一致。事实上,近年来国际拍场上的天价中国艺术品十有八九是被中国人买走的。这一现象已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富豪境外扎堆淘“国宝”
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品突然蹿红国际拍场,并且竞拍者中的华人面孔越来越多,一反过去由西方买家主导的现象。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同场竞价,一些中国买家出价比欧美买家高上30%。
接二连三的圆明园兽首天价拍卖令很多人记忆犹新:2000年,于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上拍的圆明园虎首曾引发爱国华人不惜血本的举牌竞买,被某中国企业抬升至1544万港元成交;2007年,于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上拍的圆明园马首更是被澳门富豪何鸿燊抬升至6910万港元成交。2005年,于纽约朵尔拍卖行上拍的一只元青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瓶从80万美元的起拍价跳至583.15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瓷器拍卖纪录,而买家则为一位香港藏家。2011年,于法国上拍的一方乾隆玉玺以1240万欧元成交,刷新当时印章类拍品的世界纪录,清朝宫廷画《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以2205万欧元成交,刷新当时亚洲艺术品在法国的拍卖纪录,而两件拍品的买家都是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人。
物有所值还是盲目追捧
有人指出,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孕育了无数璀璨瑰宝。中国艺术品尤其是中国古代艺术品无论以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均能与西方经典艺术品相媲美。它的价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世界低估了,如今在拍场上价格屡创新高是回归价值的体现,是合理的,也恰恰成为国家实力提升、民族地位增强的例证。
对此,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持不同意见。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被中国买家推高了的中国艺术品价格中,存在着不少盲目甚至是疯狂的成分。“有的买家但凡在海外拍场上看到中国艺术品,管它是什么必定举牌不惜重金,他们认为自己是在抢救‘国宝’。这事实上是愚蠢的行为。不少拍品的价格是被所谓的‘爱国’心态推高的。比如圆明园12兽首本身的价值如工本、工艺均没有什么特别的,其政治价值远远大于经济和艺术价值。又如2005年于纽约拍得天价的那只扁瓶,有我们古董圈里说的‘致命伤’,其瓶口是残破后由人工粘补上去的,正反两面以及底部还有明显的裂痕,应被视为‘残品’。”在他看来,晚清以来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以百万计,都以高价竞拍的方式赎回根本不现实,最终怕是反被利用,成为某种题材的炒作。
|
2013-1-24 8:17:01 | 媒体关注 | 来源:敖特官方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