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著名画家敖特官方网站!画家敖特:被誉为最有潜力的中青年画家    2024-12-23 2:37:08

     敖特  画家敖特(原名:敖风君):蒙古族,字成佛,号菩提斋主。1968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著名青年实力派画家,曾经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并获大奖,入选“中国画虎10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编委,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检察网文苑艺术频道部艺术顾问,《亚洲论坛》特聘画家,一级美术师,加拿大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名人书画院高级院士。
  敖特的虎在国内被广为收藏,部队有上百位将军都收藏他的作品。其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画展并屡次获奖,曾到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举办画展和艺术交流活动,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军事博物馆等重要单位收藏,出版了《敖特画集》《敖特画虎技法》等出版物。……

[更多介绍]

返回首页 | 个人简历 | 艺术作品 | 画集出版 | 个人影集 | 媒体关注 | 画家动态 | 专家评论 | 留言板
首页>>媒体报道>>画家动态>>专家评论

中国画的材料问题


来源: 人民网

   一个突出的画家,在材料的应用上也一定是突出的。

  不同材料的倾向性应用,往往会造就不同的艺术风格;一个新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也往往是从新材料的应用开始的。且不说王希孟的重彩山水让人惊鸿一瞥,便永世难忘;就说白石老人,他将大红与重墨的结合就赫然彪炳出了鲜明的齐氏之风;张大千把日本画及藏传佛教画的材料引入中国画,也使得其作品顿生崭新气象……

中国画可以骄傲地认为“墨分五色,以最为简单的笔墨便足以表现万物”。关于斯,从情感与哲学层面上是讲得通的,起码也是文化上应持的态度,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否定其它绘画材料的依据,更不应该成为画家墨守成规的借口。当然,过分排他也是有背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的。至少,不同色泽、不同质感的材料,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不争的事实,任何视而不见只是自欺欺人罢了!绘画是画家情感与精神表达的载体,而绘画的载体却是材料。画家手上的材料,事实上已经脱离了其物质性,它应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再说,水墨的应用,早已被古人登峰造极了,留给我们的恐怕只有膜拜的机会了。即便是黄宾虹老人这样的集大成者,对新材料也采取了拿来主义,关于这一点,我过去曾有过专门叙述,此处不赘。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画家已不该只是拘泥于笔墨的旧式文人,他们应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具备更为多元的创作手段,要做到国际化。所谓中国画的概念,应该只是关于文化基因的,而不是看画家用了什么材料。打破这层藩篱,当下中国画家所面临的路才可能宽阔。相反,那些拒绝一切新元素的所谓维护传统的极端做法,恰恰是在把中国画推向穷途末路!因为,没有新陈代谢的文化只能是僵尸!画家也不要错误地认为,别人都是顽固不化的“老监生”,要知道,人们会因为你的创新而兴奋,他们将以极大的热情回报你的探索。在这一点上,笔者就是幸运的见证人。过去的几年里,我把矿物及金属,甚至将印度妇女化妆的材料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当我小心翼翼地把这批作品拿出来时,一下子得到了普遍的好评,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马上出版了它们;中国画学术专刊《国画家》更把它们发表在封面上。

其实,笔者在新材料的应用上也没有采取离谱的做法。首先,我用传统的笔墨加现代的构成,画出想要表现的主体,进而根据立意施以泼彩、泼金与撒金,局部再采取破墨、破色与积墨、积色,直至达到想要的效果为止;最后,再给作品制作一个恰当的标题,如是而已。我认为,画家只要坚守住文化的阵地即可,至于用什么材料应该是自由的。

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画家用现有的材料不足以抒发胸中块垒时的不得已。为新而新是低级的、造作的。画家应对画面的新内容、新效果有所预见,无的放矢的材料试验则难免会肤浅,或走向另一极端。多年前,我就听说有人要革宣纸的命,可到今天,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宣纸依然健在,而那位“革命家”可能已被宣纸给革命了,和材料过不去的做法总难免让人想起堂吉诃德!材料,要在适当的时候,被适当的画家拿来用到适当的地方,才能产生适当的效果,材料的问题最终还得通过文化的途径来解决。


2013-5-1 12:53:24 | 媒体关注 | 来源:敖特官方网
返回首页 | 作品展示 | 画集出版 | 个人简介 | 媒体关注 | 个人影集 | 专家评论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Reserved 2012-2015 Aote(敖特) 版权所有:中国著名画家敖特先生官方网站 · 网站空间艺建网提供 画家大华官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著名画家敖特先生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